俄羅斯總統普丁建議恢復中程飛彈的生產,這些飛彈是根據現已失效的與美國的條約而被禁止的。
中程核武(INF)條約禁止使用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核飛彈和常規飛彈。
1988年,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和美國總統羅納德·雷根簽署該協議,被視為軍控里程碑。
但美國以俄羅斯違規為由,於 2019 年退出了該協議。
普丁在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我們需要開始生產這些打擊系統,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在必要時決定將其放置在何處,以確保我們的安全。”
普丁表示,自2019年該條約廢除以來,俄羅斯就沒有生產過此類飛彈,但「今天眾所周知,美國不僅生產這些飛彈系統,而且已經將它們帶到歐洲、丹麥進行演習。」最近有消息稱他們在菲律賓。
自從退出該條約以來,美國陸軍一直致力於開發一種名為「堤豐」的常規地面發射中程飛彈能力,而這種能力本應被《中導條約》所禁止。
堤豐可以發射兩枚海軍飛彈:戰斧對地攻擊飛彈和標準 6 號飛彈。今年春天,軍方在菲律賓的演習中對該系統進行了測試。
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最後一項軍控協議是《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該條約限制每個國家部署的核彈頭不得超過 1,550 枚,部署的飛彈和轟炸機不得超過 700 枚。該協議將於 2026 年到期,而缺乏就後續協議進行對話的情況令軍備控制倡導者感到擔憂。
普丁在莫斯科附近發表聲明的同一天,聯合國安理會會議的焦點是從北韓向俄羅斯的武器轉讓。
衝突軍備研究(CAR)代表喬納·萊夫(Jonah Leff)表示,該組織已詳細介紹了針對烏克蘭的導彈的組成部分,並表示證據表明這些導彈源自朝鮮。
「我的組織觀察到並詳細記錄的第一手證據無可辯駁地證明,向哈爾科夫發射的導彈確實源自朝鮮。在隨後的訪問中,我本人隨一個團隊前往烏克蘭進行進一步記錄。我們觀察到了製造的其他常規武器北韓在前線繳獲了這些武器,之前在烏克蘭戰場上從未觀察到過這種武器,」他告訴聯合國安理會。
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禁止向俄羅斯轉讓武器。
裁軍事務高級代表中滿泉表示:“近幾個月來,還有指控稱,北韓違反安理會相關決議,向俄羅斯聯邦轉讓彈道飛彈和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