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奶嘴」:早期接觸設備如何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

在過去的幾年裡,數位革命中出生的孩子們一直被螢幕包圍,有時甚至從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螢幕。

體現這一點的一種方式是,父母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數位設備作為管理孩子情緒的工具,尤其是負面情緒。

雖然這種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新興研究表明,它可能會嚴重阻礙兒童的情緒發展,導致長期的行為和情緒問題。

「控制情緒或情緒調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透過與他人的社交互動而得到改善。螢幕設備限制了發展情緒調節所需的互動類型的機會,」英國大學兒童和青少年發展副教授邁克爾·內格爾博士說。

最近,來自匈牙利和加拿大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數位設備作為阻止兒童發脾氣的工具或「數位安撫奶嘴」如何影響兒童的情緒發展。

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前沿》雜誌上。

研究顯示,發脾氣時常使用電子設備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憤怒管理能力較差,情緒調節問題也較多。

研究的第一作者維羅妮卡·科諾克(Veronika Konok)博士說:「我們在這裡表明,如果父母經常向孩子提供數位設備來讓他們平靜或停止發脾氣,孩子就不會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一份聲明

早期和定期接觸螢幕的負面影響不僅限於其用於調節發脾氣。

一般來說,早期使用數位設備已成為該領域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日益關注的問題。

美國普羅維登斯聖約翰健康中心的委員會認證兒科醫生 Daniel Ganjian 博士表示,過多的螢幕時間可能會導致兒童情緒調節能力下降,因為螢幕幹擾導致他們無法形成健康的應對機制。

「花過多時間上網會限制面對面互動和社交發展的機會,從而導致孤獨和社交焦慮,」他告訴歐洲新聞健康。

另外,在一本書中他合著內格爾指出,強化早期螢幕暴露(IESE)(指每天使用數位裝置超過四小時)與兒童「自閉症樣行為」的表現之間存在越來越多的關聯。

他解釋說,「在虛擬世界中花費的時間比在現實世界中花費更多時間的兒童面臨社交和情緒技能發育不良的風險,例如可能模仿自閉症行為的情緒調節能力」。

更遠研究支持隨著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觀察到大量接觸螢幕的幼兒出現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 症狀,這些發現得到了證實。

然而,他們表現出的症狀,例如過動症和缺乏典型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自閉症譜系障礙特徵,並不是永久性的。

當孩子不再接觸螢幕並且與父母進行更多面對面的互動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或顯著減輕。

如何限制螢幕時間對兒童的有害影響

雖然很難明確使用數位設備的時間有多長,但家長和照顧者可以留意一些一般性的警告信號。

內格爾列舉了行為問題、保持目光接觸的挑戰、語言發展遲緩、睡眠困難、衝動增加、社交互動困難等症狀。

內格爾說:“我們不能說在屏幕上呆了多少時間就太多了,但我們可以說的是,孩子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真實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在屏幕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將數位設備與損害兒童的情感發展聯繫起來,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限制這些影響。

趕劍建議家長應該對螢幕時間設定明確的限制,指定無電子設備的區域和時間,同時鼓勵身體活動、創意遊戲和社交互動。

此外,他補充說,為孩子樹立榜樣也很重要,鼓勵家長注意孩子身邊自己的設備使用情況,並與孩子一起養成健康的習慣。

「根據大多數標準和越來越多的證據,0-2 歲的兒童不應該出現在螢幕上。2-5 歲的兒童每天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共同觀看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5-17歲的兒童不應該出現在螢幕上。

他補充說,為了防止焦慮、憂鬱甚至自殘等心理健康障礙,16 歲之前應該限制使用社群媒體。

「兒童和青少年需要即時的真正朋友,而不是網路空間中的數百個『朋友』。他們還需要出現在現實世界中,而不是永遠出現在虛擬世界的其他地方,」內格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