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來居住的機器。”
出生於瑞士的法國建築師兼設計師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或“勒·柯布西耶”)用這簡短的一句話,在所謂的現代設計“宣言”中總結了他的功能主義願景的關鍵:邁向架構(邁向架構),今年慶祝其成立 100 週年。
勒·柯布西耶的職業生涯從20 世紀初期一直持續到1965 年去世,他為新的建築時代奠定了基礎,這使他成為歐洲和全球歷史上最具革命性(因而也是兩極分化)的人物之一。
他的時尚、清晰的幾何設計與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在歐洲盛行的更奇特的美好時代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區別,在與傳統主義思想流派分裂的時期,他成為了重要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之一。
這位瑞士裔法國「明星建築師」提供了戰後城市設計的藍圖。在不久之後的幾十年裡走向隨著世界各地的城市被實用、寬敞的混凝土建築所取代,洛可可風格的裝飾和世紀末歐洲風格的新哥德式浪漫主義都消失了。
勒·柯布西耶的遺產顯然是兩極分化的。他的許多追隨者親切地暱稱他為“Le Corb”,他的 17 個項目已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然而,對他所啟發的現代建築中被認為「沒有靈魂」和「殘酷」的美學準則的強烈反對——有些人認為這些準則已經剔除了歐洲城市的特質——正在上升,甚至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X,以前稱為 Twitter 的社交媒體平台。而且,別忘了,建築師本人對 20 世紀初歷史上的一些黑暗潮流,即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有著一定的興趣。
然而,無論好壞,勒·柯比意對我們城市景觀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為了紀念他的出版物一百週年,歐洲新聞文化報導了這位瑞士-法國先驅在歐洲各地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和建築。
1.薩伏依別墅(普瓦西)
這棟別墅於 1931 年竣工,被認為是勒·柯比意 (Le Corbusier) 收藏皇冠上的明珠,是為巴黎腹地富有的薩沃伊家族 (Savoy family) 建造的。它被視為建築師的“帕德嫩神殿”,以其簡潔的線條和開放的空間體現了他在 1920 年代概述的建築理論的“五點”。
2. 上聖母院(朗香)
巴黎聖母院是勒‧柯比意 (Le Corbusier) 二戰後的設計之一,於 1955 年完成,是他教會工作的代表作。這座混凝土教堂坐落在孚日山脈南部的布爾萊蒙山頂上,具有獨特的不對稱平面佈局和自由流動的形狀,具有獨特的自然、近乎天真和童趣的品質。毫不奇怪,它每年繼續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
3. Maison La Roche-Jeanneret(巴黎)
Maison La Roche 建於1923 年至1925 年,見證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與他的表弟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他二十年來的合作夥伴)的合作,為兩位客戶設計了一座宏偉的宅邸建築群: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的兄弟阿爾伯特·讓納雷(Albert Jeanneret) 和富有的瑞士銀行家拉烏爾·拉羅什(Raoul La Roche)想要一個空間來展示他豐富的立體派藝術收藏。別墅採用簡潔的 L 形白色設計,與鄰近的巴黎美術風格建築及其華麗的陽台和折線屋頂形成鮮明對比。
4. Pavillon Le Corbusier(蘇黎世-澤費爾德)
Pavillon Le Corbusier 是勒柯比意最後的作品之一,於 1967 年完成,即他去世兩年後。展館是一幅三維形式的蒙德里安畫作,擁有多彩的色塊和光滑的黑色線條,現在是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向公眾開放之前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重建過程,並被蘇黎世市議會收購。
5.柯比意故居(柏林)
很少有住宅公寓大樓像柏林的柯布西耶豪斯 (Corbusierhaus) 那樣雄偉且享譽國際,它是這位建築師的 Unité d'Habitation 住宅項目的正式組成部分。於 1958 年開業,其乳牙狀、堅韌的矩形設計被認為是野蠻主義的傑出典範之一,也許是 20 世紀建築風格中最臭名昭著、最具爭議性的一種。
6. 聖皮耶 (菲爾米尼)
勒·柯布西耶從未將目光投向聖皮埃爾教堂,這座教堂在他去世8 年後才開始動工,直到2006 年才完工。大宗教設計之一-仍被尊為聖皮耶教堂之一。
其類似太空船的設計可能更能喚起人們對不明飛行物的想像,而不是耶穌的想像,但它仍然在 2010 年世界建築調查的 21 世紀頂級建築名單中獲得第二名。
7. 聖瑪麗德拉圖雷特修道院 (Éveux)
對大多數人來說,「法國修道院」這個詞會讓人聯想到六角形廣闊鄉村中央的簡樸哥德式教堂,半隱於雜草叢生的常春藤之中。
相反,勒·柯布西耶自己為里昂郊外的一個多明尼加修道院設計的,乍一看似乎更接近特勤局的總部。這座 U 形修道院建於 1953 年至 1958 年,擁有鋼筋混凝土牆,內部設有寬敞、簡樸的大廳,可欣賞優雅的羅納河谷鄉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