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藝術家被迫逃離俄羅斯入侵,在柏林形成社區

漢娜·茲維亞金采娃 (Hanna Zvyagintseva) 出生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並在那裡度過了一生。

直到俄羅斯入侵開始。

她和母親在城裡待了幾個星期,直到她們決定加入數百萬烏克蘭人的行列並逃離。

她和母親在柏林住了一個月。她的藝術現在與她近距離觀察戰爭的經歷以及她作為難民的生活有關。

「我們每天都感到內疚。因為你還活著。你在這裡。你可以工作。你可以拿著 iPad 坐著,」她說。

創傷和悲傷的出口

在柏林當地政府的幫助下,Zvyagintseva 和其他約 100 名烏克蘭藝術家在德國首都找到了工作空間。

這個大空間位於首都東部的一座舊工廠內,已成為在基輔和其他烏克蘭城市的藝術和文化界工作的烏克蘭人的聚集空間 - 在這裡他們可以分享想法和他們所引發的困難情緒通過戰爭。

繪畫為他們提供了宣洩創傷和悲傷的出口。

「我感覺我現在看到的是柏林的街道,一半是基輔。所以,我覺得我可能住在那裡,」負責營運該工作空間的總部位於柏林的烏克蘭組織 Vitsche 的文化協調員 Katja Blazheichuk 說。

Zvyagintseva 的動畫之一展示了俄羅斯護照變成了武器。

她在入侵開始前一天創建了它,當時她意識到大部分俄羅斯人口支持對烏克蘭的攻擊。

「他們(俄羅斯人)想殺了我們。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我不知道這怎麼可能。但這是真的。我們看到了,我們感覺到了,」她說。

柏林的難民生活

柏林的難民生活並不輕鬆。主要問題是找個地方住。許多德國家庭收留了難民,為他們提供備用房間和沙發。但對許多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

由於柏林有數以萬計的烏克蘭人,因此很難找到出租的公寓。

茲維亞金塞娃說,處理戰爭和逃離家園帶來的情緒創傷也需要時間。

「做簡單的事情很難。你以前每天都會做的事情。當我來到柏林的第一周,我只是坐著,看著窗戶,」她說。

“僅此而已。我什麼也做不了。我不能畫畫。我不能讀書。我不能聽音樂。我不能……前幾週。現在好多了。”

沒有人確切知道有多少烏克蘭藝術家現在住在柏林。

但這兩個首都在戰前有著密切的聯繫,許多烏克蘭人前往柏林,柏林人則住在基輔。

「很多人已經搬到這裡或在這裡工作。因此,柏林和基輔之間的聯繫非常牢固,」布拉澤丘克說。

“而且,過去三年裡,很多柏林人也在基輔,所以我們在我們的藝術社區之間建立了這種聯繫。”

藝術家背井離鄉到另一個城市生活已經成為歐洲特有的傳統。

那麼問題來了,這是臨時搬遷還是永久搬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