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調查發現,1994 年愛沙尼亞號渡輪災難並非由船體損壞造成。
愛沙尼亞政府網站上發布的一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新發現的損壞太小,不足以讓這艘船那麼快沉沒。
船上的痕跡首次在九月份的一部紀錄片中被揭露,其中展示了沉船的新水下圖像。
但在調查了渡輪右舷的影片片段後,專家表示,損壞並不是造成災難的原因。
報告稱:“在任何情況下,可見損傷開口的大小都不能成為該船在已知時間範圍內沉沒的原因。”
“調查結果不能改變最終報告中提出的結論……因此,對愛沙尼亞號沉沒原因的進一步調查似乎不合理。”
初步報告還稱,船上的破洞不太可能是由於海面碰撞造成的。
報告補充說:“穿透凹痕和斷裂的特徵對於爆破開口或人造切口來說並不典型。”
“造成這種損壞的可能原因是接觸了水下物體,例如海底岩石。”
愛沙尼亞政府發言人向歐洲新聞台強調,新報告只是初步的,不具正式地位。
他們補充說,據了解,公佈調查結果是為了提高透明度,愛沙尼亞並不反對對船體的「明顯斷裂」進行新的調查。
愛沙尼亞號發生了什麼事?
愛沙尼亞號在波羅的海的沉沒仍然是幾個世紀以來歐洲水域和平時期最致命的沉船事故。
1994 年 9 月 28 日,這艘船在斯德哥爾摩和塔林之間的暴風雨中沉沒,造成多達 852 人死亡。
來自17個國家的乘客在這場災難中溺水身亡,其中包括501名瑞典人和285名愛沙尼亞人,船上只有137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生還。
該沉船被認為是一個墓地,這使得該地區受到法律保護——紀錄片的製作者在使用遙控潛艇探索該地點後被捕。
但導演亨里克·埃弗特松表示,“從新聞角度來看,絕對必要且重要”,向現場發送攝影機。
探索網路上個月播出的《愛沙尼亞:改變一切的發現》指出,「與潛艇相撞」是導致船體出現四公尺長傷口的最可能原因。
專家告訴紀錄片製片人,只有來自外部的巨大力量才能造成傷害。
這促使斯堪的納維亞領導人在最初不願重新調查災難原因後「評估」新資訊。
然而,當局表示,調查結果「不能改變愛沙尼亞號沉沒的結論」。
1997年的一項官方調查稱,該船伸縮門的鎖定係統有缺陷,導致汽車甲板進水,導致船舶側翻沉沒。
瑞典、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外交部長安·林德、佩卡·哈維斯托和烏爾馬斯·雷因薩魯表示,他們「依賴最終結論」。
然而,關於沉船原因的許多理論已經流傳多年,而罹難者親屬一直在爭取更徹底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