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共和國的正式名稱仍為捷克。為什麼它沒有流行起來?

三月份,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 (Andrej Babiš)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一名助手不得不告訴他,他的國家有另一個英文名稱。

「我不知道這個。我一點也不喜歡它,」他說,《華爾街日報》報道,並補充說他認為英語中的縮寫捷克語可能會與車臣混淆。

“我不喜歡這個。我們是捷克共和國。我們是捷克人。我不知道是誰想出了這麼愚蠢的主意。瘋了,」他說。

巴比什的擔心是有根據的。 2013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波士頓馬拉鬆的炸彈客是車臣人,來自捷克。當時的捷克駐華盛頓大使彼得·甘達洛維奇被迫公開糾正錯誤

也就是說,巴比什很難聲稱以前沒有聽過語意論證。 2016 年之前的幾十年裡,捷克共和國的「地理」英文名稱的性質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當時當局在英文中選定了Czechia(發音為che-ki-ya),相當於捷克語中縮寫的Česko。

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總統米洛什·澤曼 (Miloš Zeman) 2013 年上任後領導的一場競選活動,巴比什無疑也知道這一點。 「我使用捷克這個詞是因為它聽起來更好聽,而且比寒冷的捷克共和國更短,」澤曼說那一年,在以色列的時候

捷克現已被聯合國和歐盟以及科技巨頭谷歌和蘋果所接受。事實上,聯合國聲稱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候,它的第一個參考拉丁語出現在 1634 年,而捷克語和捷克語在 19 世紀被英語使用者普遍使用。

當然,捷克共和國並不是唯一一個擁有多個名稱的國家,許多國家都有地理名稱和政治名稱:例如,當提到法蘭西共和國時,人們通常使用「法國」這個名稱。

這也只是英語和捷克語使用者之間的一個問題。在法語中,有人說 Tchéquie 比 la République tchèque 更常見,而在阿拉伯語和韓國語中,這個更長的名字幾乎從未被使用過。

在德國,這方面的爭議更大一些。聽起來更自然的 Tschechei 用於描述 1938 年之後被納粹政權佔領的國家部分地區,因此現在使用歷史污染較少的 Tschechien。

「沒有什麼比命名自己的國家更具象徵意義的事情了,因此即使在局外人看來微不足道或奇怪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分歧,」布爾諾孟德爾大學助理教授理查德·Q·圖爾薩尼(Richard Q. Turcsányi) 說。

事實上,捷剋土地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語義爭端的歷史,當捷克民族主義在19世紀末發展時,它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語言的。

正如瑪麗海曼在她的書中寫道捷克斯洛伐克:失敗的國家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國籍是德國模式的變體,“在這種模式中,'民族'被理解為主要透過語言和文化聯繫在一起的人們”,而不是“生活在同一領土上的人們」。

在20世紀初,當奧匈帝國多民族帝國的一部分時,捷克語更準確地描述了該地區講捷克語的人,而不是當時所謂的出生在波希米亞王室土地上的人。幾個世紀以來,講德語的人在該地區人口中佔很大比例,但對於早期的捷克民族主義者來說,他們不是捷克人,這一爭議將定義歐洲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大部分時間。

捷克斯洛伐克

1918 年捷克斯洛伐克建國時,《國家地理》雜誌嘲笑這個冗長的名字是「對這個年輕國家不公平的障礙」。更糟的是它是捷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還是捷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因為幾十年來官方名稱經常來回變化。

斯洛伐克人的語言與捷克人略有不同,他們將自己視為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一個獨立民族,直到1918 年才加入捷克人,因為他們相信,他們在一起更有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獲得國家地位。

但關於是否應該有連字符的爭論標誌著兩個領土之間文化和政治願望的差異。

許多斯洛伐克民族主義者呼籲正式獨立於總部位於布拉格的捷克人的中央集權和歧視性權力,這種獨立於1939年在法西斯支持下首次實現,然後於1993年通過民主和平方式實現。

1989年共產主義垮台後,當後社會主義捷克斯洛伐克爆發所謂的「連字符戰爭」時,這個問題又重新出現。

1993 年天鵝絨離婚期間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使連字符問題拋在了一邊。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場關於新捷克共和國官方縮寫的地名應該是什麼的歷史性爭論。

在 1993 年解體之前,捷克斯洛伐克(而不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在英語和捷克語中都是公認的地名。較正式的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同樣是英語和斯洛伐克語。

但捷克人自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就一直在爭論自己的綽號,此後幾乎每隔十年這個問題就會再次出現。許多捷克語言學家認為他們的移交領土的地理名稱應該是Česko,在英語中是捷克的意思。其他人則認為這會擾亂地區敏感度。

語意問題在於,表示捷克語 (Čech) 的字根也表示波希米亞,是捷克三塊土地中最大、歷史上最強大的一個:波希米亞在西部,包括首都布拉格;摩拉維亞東部;以及西里西亞剩下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現在位於波蘭。

馬薩里克大學政治學教授 Lubomír Kopeček 表示,抵制使用捷克主要是與地區敏感度有關的「情感問題」。

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下,摩拉維亞有自己的議會或議會,西里西亞也是。然而,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後,摩拉維亞人和西里西亞人也覺得波希米亞及其首都布拉格擁有太多的政治控制權,就像斯洛伐克人一樣。

“這就是捷克共和國,簡單”

即使在今天,區域主義對某些人來說仍然是一個熱門議題。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有522,000人宣稱自己是摩拉維亞國籍,而十年前這一數字為38 萬人,儘管捷克政府並不認為摩拉維亞人和西里西亞人是不同的民族群體。

布爾諾孟德爾大學的圖爾薩尼表示:“捷克共和國的地區認同相對較強——自中世紀早期以來,該領土就被明確劃分為三塊土地——而且一直如此。”他補充說,這些情緒並不完全是民族統一主義,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當地的愛國主義在較小程度上存在,並且反對布拉格的集權。

「摩拉維亞地方主義是這種抵制的根源之一,」科佩切克解釋。 “但更重要的是,對於該國西部地區的人們來說,捷克語聽起來也很奇怪。”

事實上,即使在 1993 年捷克命名委員會接受捷克作為官方地名之後,仍然受到一些主要人物基於美學理由的反對,其中包括反共傀儡、捷克共和國首任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 (Vaclav Havel)。

「當我讀到或聽到這個詞時,鼻涕蟲在我的皮膚上爬行;我將是最後一個使用它的人,」據報道他曾經說過。

科佩切克表示,儘管“仍然有很多人,不僅在摩拉維亞,不使用這個詞”,但爭論沒有以前那麼激烈了。當本月該國國家籃球隊在球衣上印上捷克隊標誌時,社群媒體上又引發了一些爭論。但許多全國性報紙現在都使用它,儘管大多數政客更喜歡更長的名稱,幾乎所有官方文件都使用這個名稱。

至於捷克,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話題,儘管已經很少有人對此感興趣了。事實上,一項又一項的調查發現,大多數捷克人仍然更喜歡較長的英文名字,而不是較短的英文名字。大多數人覺得這聽起來太刺耳;其他人則說,因為大多數說英語的人還沒有跟上更名的步伐,所以繼續使用捷克共和國可以避免混亂。

最近的一個週五晚上,在摩拉維亞城市奧洛穆茨,當這個話題被提起時,一桌酒鬼集體揚起眉毛。

「這就是捷克共和國,很簡單,」32 歲的托馬斯說。

每個工作日 1900 CEST,探索歐洲為您帶來一個超越頭條新聞的歐洲故事。下載歐洲新聞應用程式以獲取有關此新聞和其他突發新聞的提醒。它可以在蘋果安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