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13 名男子和一名婦女的審判被指控向《查理周刊》襲擊的肇事者提供武器和後勤物資,這標誌著法國有史以來首次進行拍攝的恐怖審判。預計週三(9月2日)開始
在法國,法律聽證會被錄影是違法的,違法行為可處以 18,000 歐元的罰款。
自 1985 年通過一項法律,授權在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案件中進行音訊和視訊記錄以來,在《查理週刊》案件之前,只有八次例外。
2015 年 1 月,巴黎諷刺雜誌《查理週刊》、警察和一家猶太超市遭到攻擊,三天內造成 17 人死亡。
巴黎上訴法院第一院長讓-米歇爾·哈亞特(Jean-Michel Hayat) 可以授予拍攝法庭訴訟的許可,他在收到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的特別請求後,於6 月就本案這樣做了。
「他們(攻擊)產生的影響和情緒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國界……他們在國家和國際恐怖主義的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在宣布裁決時說道。
在其網站上司法部規定,要在公開聽證會上允許進行視聽記錄,審判必須與法國司法歷史有關。
在對該法律作出例外處理時,當局的目的是「保存對所犯暴行的記憶,並讓研究人員能夠訪問圖像,以便他們進行科學研究」。
律師羅伯特·巴因特(Robert Badinter) 因1981 年在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 領導下擔任司法部長期間頒布廢除死刑而聞名於法國,他是通過這項法律的關鍵人物,該法律意味著審判因其歷史意義而可以拍攝下來。
1987 年 5 月 11 日至 7 月 3 日期間,法國法庭在羅納省里昂法庭錄製了納粹罪犯克勞斯·芭比(Klaus Barbie)的錄音,綽號“里昂屠夫”。
芭比因在該市領導蓋世太保而受到審判,在此期間他親自折磨了讓·穆蘭,處決了許多抵抗戰士和人質,並殺害了數百名猶太人,其中包括死於索比堡滅絕營的巴丁特的父親。
法國司法當局錄製的接下來的兩次審判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相關。
第一個是1994 年對與納粹勾結的里昂民兵前負責人保羅·圖維爾(Paul Touvier) 的審判,以及1997 年底至1998 年初對前維希政權官員莫里斯·帕蓬(Maurice Papon) 的審判,他被指控參與驅逐猶太人。
在法國拍攝的八次審判
1987年5月11日至7月3日,克勞斯芭比 (Klaus Barbie) 在羅納巡迴法院受審;
Paul Touvier 於 1994 年 3 月 17 日至 4 月 20 日在伊夫林巡迴法院受審;
Maurice Papon於1997年10月8日至1998年4月2日在吉倫特巡迴法院受審;
2007 年 3 月 12 日至 4 月 2 日,大屠殺否認者羅伯特·福里森 (Robert Faurisson) 在巴黎大法庭對羅伯特·巴因特 (Robert Badinter) 進行了指控;
2009年2月23日至6月30日,圖盧茲刑事法院對AZF化肥廠爆炸事件進行了首次聽證;
AZF於2012年11月3日至2013年2月向圖盧茲上訴法院提出第一次上訴;
2017年1月24日至5月24日,AZF向巴黎上訴法院提出第二次上訴;
- 2010年12月8日至17日,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獨裁統治的受害者在巴黎巡迴法院受審;
- Pascal Simbikangwa,前士兵、盧安達情報部門成員,2014 年 2 月 4 日至 3 月 14 日在巴黎巡迴法院受審;
Pascal Simbikangwa 於 2016 年 10 月 25 日至 12 月 3 日向塞納-聖但尼巡迴法院提起上訴;
- 2016 年5 月10 日至7 月7 日,盧安達東部卡巴隆多的兩名前市長奧克塔維安·恩根齊(Octavien Ngenzi) 和蒂特·巴拉赫瓦(Tite Barahirwa) 在巴黎巡迴法院受審,盧安達東部卡巴隆多在該國種族滅絕期間發生了一場大屠殺;
Octavien Ngenzi 和 Tite Barahirwa 於 2018 年 5 月 2 日至 7 月 6 日向巴黎巡迴法院提起上訴。
這些事件乍看之下似乎無關,但它們都涉及法國國民的死亡。
一旦司法系統做出審判的最終裁決,錄音必須移交給國家檔案館。
這些錄音必須在 50 年後才能廣播或複製,除非案件涉及“反人類罪”,例如克勞斯芭比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