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隱私監管機構 Autoriteit Persoonsgegevens (美聯社) 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歐洲新聞台,根據《人工智慧法案》制定人工智慧系統和產品標準的過程需要加快。
「這些標準是為公司創造確定性並證明其合規性的一種方式。在這些標準準備就緒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當然,時間已經不多了,」該機構演算法協調和監督主管斯文·史蒂文森 (Sven Stevenson) 說。
「標準化過程通常需要很多年。我們當然認為需要加強這一力度,」他補充道。
歐盟委員會問標準化組織CEN-CELENEC和ETSI於去年5月為業界準備了底層標準,且此流程仍在進行中。
《人工智慧法案》是世界上第一套旨在監管機器學習工具(包括虛擬助理和 ChatGPT 等大型語言模型)的規則,該法案已於 8 月生效,但這些條款將開始逐步適用。例如,針對 GPAI 模型提供者的規則將於明年 8 月生效。
明視人工智慧
AP 也是監督《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 的資料保護機構,很可能與其他機構(包括負責數位基礎設施的荷蘭監管機構 RDI)共同擁有檢查公司遵守《人工智慧法案》的能力。到目前為止,美聯社約有 20 名人員從事人工智慧研究。
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必須在明年 8 月之前任命負責人工智慧的監管機構,而在大多數歐盟國家,國家資料保護機構似乎很合適。
作為數據監管者,美聯社已經解決了公司人工智慧工具違反 GDPR 的情況。例如,9月份,被罰款美國臉部辨識公司 Clearview AI 因建立非法資料庫而被罰款 3,050 萬歐元,其中包含照片、獨特的生物辨識代碼和與歐洲人相關的其他資訊。
在未來類似的情況下,人工智慧法案將是 GDPR 的補充,因為它首先是關於處理個人資料。 「《人工智慧法案》的適用是因為它涉及產品安全。如果我們在荷蘭禁止這樣做,成員國之間就需要保持一致,」史蒂文森說。
荷蘭使用的沙箱
在布魯塞爾,該委員會設立了一個所謂的人工智慧契約,透過研討會和聯合承諾幫助企業為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法案做好準備。在國家層面,美聯社也與 RDI 和經濟事務部一起組織沙盒和試點項目,以幫助企業熟悉規則。
「對於即將於 2026 年啟動並運行的沙盒,我們希望向那些將產生更廣泛影響的人工智慧系統開放,這將有助於有類似想法的公司。我們希望讓他們清楚地了解如何根據《人工智慧法案》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史蒂文森說。
除此之外,截至 2022 年 12 月,荷蘭政府也發布了公共演算法登記冊。政府希望對政府使用的演算法進行法律檢查是否存在歧視和任意性,以確保透明度並使演算法的結果更容易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