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週四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可能會阻礙廢水處理的有效性,並可能將病毒和細菌病原體傳播給人類。
研究稱,這些發現凸顯了有效廢水處理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沒有廢水處理,廢水可能會成為將與塑膠相關的病原體轉移到食物鏈的載體。
廢水處理廠的設計目的是去除污染物,但微塑膠通常會持續存在,並且它們可能含有黏性微生物生物膜(專家稱之為「塑膠球」),其中包括對人類健康有害的病原體。
由挪威生命科學大學的 Ingun Lund Witsø 領導的研究小組將環境中最常見的塑膠浸入廢水中。
有些碎片被放入未經處理的廢水中,有些則在最終處理階段被放入廢水中,然後釋放到環境中。
研究人員擦拭每塊塑膠並將樣本鋪在瓊脂板上以培養和鑑定細菌。
研究的作者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廢水處理廠中的塑膠被微生物生物膜或『塑膠球』定殖,其中可能含有病原體,包括李斯特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動桿菌,這些病原體在處理過程中持續存在。
這種細菌會導致食源性疾病或肺炎等感染。
他們補充說:“這項研究強調了塑膠球可能會促進處理後廢水中病原體的傳播,從而給環境健康和水再利用工作帶來挑戰。”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於《PLOS ONE》雜誌作者指出,塑膠球生物膜可以保護這些病原體免受標準廢水處理過程的影響,“儘管它們的豐度很低”,不到百分之一。
塑膠球帶來新的公共衛生挑戰
早些時候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今年也強調了塑膠球(在淡水中的情況)成為水平基因轉移熱點的潛力,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ARG)。
抗生素抗藥性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
研究的研究人員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創新,以防止微塑膠和與其相關的病原體重新進入生態系統。